当前位置:

市场动态

>

行业资讯

>

正文

智能施工升降机 风口来了吗?

2023-07-18 10:15

施工升降机是建筑工程中主要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和塔吊相比看似危险性较小,但是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伤亡。随着建筑业与智能化、数字化深度融合,集成了智能呼梯、一触即达、安全监控、远程管理、人数识别、上下通道障碍识别、故障自诊断等功能,无需专职司机操作的智能施工升降机悄然出现在上海的建筑工地现场,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上海建筑行业的新宠儿。


有业内人士预计,智能施工升降机有望在一两年时间内逐步替代传统施工升降机,服务总包和施工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助力解决建筑行业用工成本高,安全监管难的状况。


说起智能施工升降机,上海市建设机械行业协会曹德雄秘书长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小时。曹德雄在总包单位管理设备材料40多年,工作求真务实,对于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价值非常敏锐,同样也善于发现关键技术细节紧盯不放。近年来协会多次到施工项目部了解智能施工升降机使用情况,为下一步智能施工升降机的改进和团体标准的修订提供素材。


“效率提高了,使用成本降下来了,尤其是安全性比原来有所提高,智能施工升降机满足建筑行业推广的三项条件。”在曹德雄看来,智能施工升降机的成功,关键是有高质量的智能施工升降机产品,总包单位和租赁企业都有发自内心的推动力,加之解决了政府安监部门的安全监管难题,受到各方青睐得到应用推广也是必然。


对于施工总承包单位来说,施工升降机的主要支出不仅包括设备租赁费,还有专职操作人员的工资和管理费。以上海为例,一套施工升降机设备租赁费1万/月,两位专职操作人员的基本工资2×5500/月,还不包括加班工资和住宿等管理成本。一个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通常要配置几十位专职电梯操作人员,上百万的人工成本开支不容小视,随之而来的人员管理难题层出不穷,困扰总承包单位和电梯租赁企业。


与之形成矛盾的是,配置专职施工升降机操作人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超载难题。为了控制损害最小化,国内大多数地区规定,施工升降机最多乘坐9人。但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段,专职操作员通常会在工人的强烈要求下“网开一面”,造成事实上人员超载,但却无法形成有效监管的局面。


智能施工升降机,是指无需专人操作,吊笼可自动响应楼层外呼和笼内选层指令,可在指定楼层自动平层,并具有安全监控系统、运行通道检测系统、运行语音提示系统等功能的升降机。


7月上旬,记者来到上海闵行区中建一局承建的“华东师范大学绿色化学材料大楼施工项目”和上海青浦区中国中铁承建的“青浦区朱家角镇港周路西侧D09-01地块项目”,实地体验采访智能施工升降机。记者观察到,电梯使用人员在地面或任意楼层按下按钮,升降机均可自动到达;在升降机吊笼内按下目标楼层,升降机将自动升降到达目标楼层;到达对应楼层后无需人员操作,升降机便可自动开门、自动关门。


记者在智能施工升降机内采访了几位工人,他们表示,刚开始还有些不大适应,乘坐操作了几次之后就习惯了。智能施工升降机不能超载,超过9个人乘坐,升降机自动停止运行,这一点也让工人觉得有些“不近人情”。


与传统的施工升降机不同的是,智能施工升降机没有专职司机操作,一切操作由乘坐人员自己完成。楼层门的设置也与传统形式不同,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形式,并且实现了和电梯门之间的开合联动。也有工人向记者反映,全自动楼层门的开合,要比传统施工升降机慢一些,半自动楼层门开合还要工人自己动手操作。


据上海挚有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甘虎军总经理介绍,在智能施工升降机推广初期,出于使用安全和工人适应习惯周期的考虑,楼层门的开合速度确实设置的比较缓慢,以后可以逐渐调整提速。此外,在普通施工升降机标配的防超载、防坠落、防冲顶、防蹲底等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基础上,智能施工升降机还配备了人脸识别保护、人数识别保护、关门红外光幕等防夹保护、层门和吊笼门联锁开关门保护,也可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及录像功能,管理部门可实时视频监控笼内情况。


上海挚有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在建筑起重机械租赁行业是出了名的“急先锋”“虎头军”,不仅服务意识强,设备管理精,更善于瞄准行业共性难题,协同产业链各方攻关突破。2019年,中联重科就联手上海挚有探索攻关塔吊智能化无人操作施工,几年下来不断迭代升级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智能施工升降机从技术突破到成果转化,上海挚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甘虎军总经理更是不遗余力,协同施工总承包和制造厂家共同破局前行。2021年下半年,在甘虎军的积极推动下,上海隆盛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在其承建的长宁区天山西路养老院项目迎来了上海市第一台智能施工升降机,新生事物得到各方关切,自此拉开了上海市应用智能施工升降机的序幕。


接下来,智能施工升降机在中建一局、上海建工、中国五冶、上海宝冶、绿地建设、中冶建工、中建八局、上海金鑫等央企、国企、民营建筑企业中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在上海地区陆陆续续数十个项目中应用,经历了各种工况的考验。典型项目有工业改造工程“宝钢三号高炉中修改造项目”,全球最大球体建筑“太阳酒店项目”,临海恶劣工况的“临港长城建设集团总部项目”,大型公建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绿色化学材料大楼”,超大型住宅小区“青浦区朱家角镇港周路西侧D09-01地块项目”等各种类型施工场所的实际应用。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有目共睹,然而施工升降机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种设备,其安全属性注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联着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总包单位、检测机构、租赁单位和制造厂家等多个环节,新技术新产品得到推广,不仅需要自下而上的动力,需要标准法规的跟进执行,更需要上级监管的方向指导,以及对各方关切诉求的呼应保障。


在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检测中心王纲居主任看来,高效、安全、节能,是起重机械发展的方向,智能施工升降机解决了政府的安全关切,通过智能化手段识别乘坐人数,有效加以管控,从根本上避免了人员超载和人为操作风险,符合中央提出的安全之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上海建工五建机施公司业内引领创新潮流,率先投入到智能施工升降机的示范推广,在多个工程项目选装智能施工升降机。目前五建的施工项目智能施工升降机安装高度已经实现百米高度,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和支持,一方面说明智能施工升降机的产品技术已渐趋成熟,另一方面也充分验证了商业模式完善后各方价值的充分展现。


上海建工五建机施公司崔一舟总经理说:“随着机械和电气控制技术进步和产品的日益成熟,施工升降机故障率相比前些年大幅降低,尤其是近几年开始应用的5年免维护的新型传动机构,以及设备故障编码实时直观显现等技术应用,为智能施工升降机的推广打下了基础。智能施工升降机的应用,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或者说是呼之欲出。作为国企单位,对于成熟可靠产品技术我们有责任先行先试,带动技术进步,增强市场信心。”


在上海建工五建和上海挚有等单位的积极努力下,智能施工升降机在上海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上海市建设机械行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深入调查总结智能施工升降机的制造、安装、使用、拆卸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组织编写团体标准《智能施工升降机安全标准》,该标准2022年12月发布,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从安装、使用、拆卸的角度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标准规范,为总包单位、安装单位、租赁单位、维护保养单位提供了依据,为智能施工升降机健康安全发展保驾护航,是智能施工升降机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关键举措。


在曹德雄秘书长看来,产品技术行不行,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决定,“这一两年使用下来,经过多次升级改进,产品技术本身已经没什么问题。但还是要注重智能技术的可靠性,越是先进的技术,在复杂的施工现场环境下,就越要重视可靠性。此外,智能施工升降机安装过程很重要,尤其是楼层门形式的选择和安装,是下一步推广的重中之重。”曹德雄说。


为了攻克智能施工升降机技术瓶颈,上海挚有协同湖南、四川、山东、北京、浙江等地起重机械应用领域和制造领域技术专家,对安全装置、通讯装置以及设备软硬件、电控、楼层门安装形式等课题开展研发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助力智能施工升降机被市场接纳。


目前上海地区已经应用智能施工升降机近百台,对于应用的总体效果和评价,上海建工五建机施公司崔一舟总经理谈到:“有了管理部门的支持,技术标准的支撑,还需要建筑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认可。总体来说,大家整体评价都不错,工程现场的工人还需要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两年内智能施工升降机应该会在上海遍地开花。”


甘虎军和崔一舟的看法相近,他认为智能施工升降机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下一步需要再总结出更加通俗易懂的视频说明和培训课程,便于现场工人学习应用。同时,上海挚有还将联合制造厂商,完善远程联网和AI智能纠错等功能,将“智能”赋予更多的内涵,提高施工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上海市建设机械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汤坤林董事长,参与编写了建筑起重机械多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于智能施工升降机的发展前景,汤坤林董事长表示,智能施工升降机推广的关键在于楼层门和电梯门的联动问题,目前大家都在摸索楼层门的结构形式以及开合方式,哪种形式更实用,更耐用,更符合施工现场环境,还需要不断总结。此外,汤坤林还向记者表示,在智能施工升降机推广初期,应该从制造角度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智能化等方面做出约束,把好生产制造源头,为智能施工升降机发展创造更完善的发展环境。


施工升降机和塔式起重机在工程机械产品门类划分中属于建筑起重机械,其中,施工升降机规模占据建筑起重机市场四分之一左右,高峰年份销售量超过3万台,销售额接近百亿元人民币。近一年多的时间,包括施工升降机在内工程机械处于市场低谷期,智能施工升降机如能大规模推广应用,无疑能够为低谷期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包括中联重科、大汉科技、广州特威、高立建机等制造厂商已经捷足先登,率先在上海开展应用试点。究竟谁能获得用户青睐,还留待时间检验。


这里我们还要重点提醒施工总包单位、设备租赁单位和制造企业,智能施工升降机毕竟还是一项新生事物,理性看待、共同呵护,才能健康稳健。一拥而上,疾风劲草,不免会一地鸡毛。一旦在推广初期发生重大事故,那可是行业不能承受之重。


施工总承包单位选择租赁企业合作伙伴,要重点对企业系统服务能力,尤其是现场安装调试检测能力,以及培训及售后服务、故障排除解决能力进行考察,优先选择有经验重承诺守信用,特别是建立了远程安全监控平台的优秀租赁企业进行合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重视安全监控以及远程管理等智能手段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安全运行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


制造商更要理性看待智能施工升降机市场商机,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更要在安全可靠和运行高效等方面持续进行突破创新,尤其是升降机的控制逻辑还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安拆维保人员的技能培训、维修备件储备等必须要跟得上,对使用操作人员的安全使用培训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细节上的把控尤为重要,往往会体现企业真正的价值观。例如升降机的操控按钮面板,如果能够覆盖一层可以经常更换的塑胶薄膜,就可以大幅减少按钮面板的污损,无论是产品形象,还是使用安全性都会大大提升。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技术的迭代升级,建筑业将迎来更多挑战与机遇,我们也期待更多成熟可靠的智能技术为建筑行业安全绿色低碳发展做出新的突破和贡献。


来源:工程机械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