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正文

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中联重科以专利产业化助力行业发展

2025-04-29 09:35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专利转化运用连接创新和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发力点。中联重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将创新研发的专利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产业化。

1.jpg

1985年6月8日,中联重科第一份专利“振动桩锤”诞生于其前身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此后,中联重科身负创新基因,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不断深度融入产业链,并形成“研发—保护—应用”的闭环,研发出一批高端化产品,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101m碳纤维臂架泵车集120项专利技术于一身;3000t级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余项;4000t级全地面起重机、23800t·m塔式起重机、82m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超大混合动力矿卡等产品也都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多维度、严密的专利保护网。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已累计申请专利近1800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8000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近600项,同时还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发明专利被多次引用。

此外,中联重科累计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89项,行业及团体标准403项;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0多项,不断强化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联重科通过“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标准固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持续引领行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也构建起未来产业生态。

2.jpg

目前,中联重科在生成式AI、大数据、仿真技术、数字孪生、互联互通等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申请专利25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近20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前列,并获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中联重科正以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持续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

3.jpg

一方面,中联重科积极将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先进制造相融合,全面渗透各个生产环节,打造端对端的卓越智能制造运营体系,实现了从主机到零部件的全面智能制造升级。

另一方面,中联重科在AI大模型、具身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将产业边界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并在2024年已经推出了1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与1款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已初步实现部分日常生活简单基本动作及工厂物流搬运、分拣等作业。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中联重科同时进行本体和集成体开发。2025年,会推出多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并建立一个50个机器人的训练场,同时还会完成simtoreal仿真平台的建设。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中联重科的每款产品都有望成为一个“具身智能设备”,实现“机器人化”。

从“振动桩锤”的星星之火到日趋庞大的专利矩阵,从工程机械竞争优势到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中联重科以高价值专利产业化转化引领行业创新,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跃迁。未来,中联重科将以更开放的创新生态,助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为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中联重科

整理:协会宣传工作部

初审:董萌

复审:尹晓荔

终审:吴培国

编辑:杨艳丽